摘要
本文使用族群理論進行分析,並以後殖民批判為視角,解釋創世記中的約瑟故事。故事始於出生於遊牧民族的約瑟,夢見象徵農耕生活圈的「禾捆」造成文化錯置。在波提乏之妻的事件中,約瑟身為「希伯來人」的認同遭遇族群邊界後覺醒,影響了約瑟後來成為埃及帝國與雅各家族的「中間人」,這整段過程中,約瑟顯現出「被殖民知識份子」的內在衝突與張力。接下來討論埃及帝國如何透過各種手段收編雅各家族,並以約瑟的眼淚,解釋「被殖民精英份子」約瑟,必須考量帝國、家族之間各種複雜的問題,產生「為了家族的生存」的自我認知,這影響了約瑟的決定和行動,並導致他的「不被理解」,而這項經驗成為約瑟與哥哥們關係斷裂的最終因素。本文試圖從以上的方法,討論後殖民批判和族群理論對當代聖經詮釋的幫助,並以此提供思考殖民與被殖民複雜關係的途徑。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2 中国基督教研究(ISSN:2325-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