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以白晋为代表的索隐派,以基督教思想重新阐释中国传统经典,以中国传统经典阐释基督教,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经文辩读的早期尝试。其思想在两个传统中同时受到批判,长期遭到质疑和过度忽略。然而他们的研究确实具有积极意义,比如为天主教的传播获得一定的合法性依据,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汉学的研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在近现代耶儒融合的过程中,索隐派的思路和研究路径一直都有影响。本文选取其中几个个例加以说明。民国时期加拿大宣教士明义士采用汉字字形分析法,开创性的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研究甲骨文,对甲骨文研究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1917年创立之中国本土教派真耶稣教会第二代领袖魏以撒,采用数字索隐的思路建构教义、解读经典,再次引发对数字索隐法的评判和反思。金陵协和神学院田童心教授对《易经》和《圣经》进行的研究,是索隐派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本文尝试探讨索隐派的研究路径及其影响,尝试更加客观的进行评价,希望引起兴趣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继承,为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研究带来新的启发。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1 中国基督教研究(ISSN:2325-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