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世纪,西方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其道德状况的弊病也日益暴露。施莱尔马赫以宗教为视角,指出道德弊病的根源在于对理智的狂热偏重、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压制了宗教,从而市民社会陷入“无科学、无道德、无艺术、无爱情、无精神、真的也无文字”的状态。因此,施莱尔马赫主张宗教具有独立的地位,厘定了宗教与形而上学、道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施莱尔马赫将宗教的本质界定为直观和情感。他意图以宇宙的直观所带来的绝对依赖性情感为核心,贯通有限与无限、人性与神性之间的关联,以此来提升个体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的凝聚力。当前中国正面临现代性的转型,道德状况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难题,施莱尔马赫的宗教思想为基督教与现代中国道德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15 中国基督教研究(ISSN:2325-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