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基督宗教和儒家对各自文化传统中的献祭制度的成全和发展,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各自的哲学解释和推动了社会合作。《旧约》献祭制度中人神关系的核心是“爱神”,即爱耶和华神;而在中国早期献祭制度的人神关系是“敬鬼神”,这里的神祇则是指向多神。基督宗教和儒家在继承原先各自祭祀传统的同时,对各自传统的献祭制度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重新塑造和转换。基督宗教用《新约》成全了《旧约》,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则用“亲亲”和人伦系统解释旧有的献祭制度并进行了重新构建新。在此意义上,基督宗教之所以称为基督宗教,就在于耶稣基督在十字架的献祭,在于三一上帝;而儒家之所以为儒家,则在于祭祖和祭天,在于“亲亲”和人伦。两者对早期献祭制度的成全和发展都极大推动了社会合作,进而实现了帕累托改进,并为各自社会发展奠定了后来的走向。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14 中国基督教研究(ISSN:2325-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