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本刊文章格式包括: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正文、脚注、参考文献,并附作者简介、联系方式。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单位、职称、学术经历等等;联系方式包括:电邮、手机号码等等。

详细注释体例如下:

一、每篇文稿应该就文中的直接或间接引用做出注释。注释需要详细注明责任者、著作题名、出版时间、出版机构或收藏机构,以及页码等信息。

二、作者需要对所引用的内容详细核实,谨慎转引二手文献;对于引用外文文献,需要核对原文,并谨慎翻译,以免误读。

三、本刊物采取页下脚注(每页单独编号)、文末参考文献的注释格式。

四、脚注请插入所需注释的文字后面,并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

五、正文格式:中文,等线,小四号字,1.5倍行距,中文标点;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英文标点;自然分段。脚注格式为小五号,中文为仿宋,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六、文稿应提供文章题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中文关键词(3-5个)、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脚注、参考文献,并附上作者名、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七、著作引用格式:

作者:《题名》,出版地:出版社,年份,页码。

示例1:

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页。

 示例2: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5页。

 示例3:

李志刚:《早期传教士在港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遐迩贯珍>》,《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89年,第135-143页。

 示例4:

《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三·吴汝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册,第13444页。

 示例5:

(万历)《广东通志》卷十五《郡县志二·广州府·城池》,《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42册,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第367页。

 示例6:

管志道:《答屠仪部赤水丈书》,《续问辨牍》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73页。

 示例7:

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1992, pp. 19-28.

 

 八、文章引用格式:

作者:题名,《刊物名》期数(时间):页码。

示例8:

李广生:《十六世纪欧洲的改革运动对今日香港的提醒》,《山道期刊》15(2003):35-45。

 示例9: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示例10: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年8月16日,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年10月4日引用。

 示例11:

乔启明:《江宁县淳化镇乡村社会之研究》,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4年,第17页。转引自马俊亚:《民国时期江宁的乡村治理》,见徐秀丽主编:《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352页。

 示例12:

Heath B. 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 2 (April 1993), pp. 199-215.

 示例13:

《党外人士座谈会记录》,1950年7月,李劼人档案,无编号,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档案室藏。

 

九、同一个文献第二次引用时,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信息,只列作者、题名、页码等信息即可。

示例14:

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第7页。

 示例15:

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pp. 29-30.

 

十、参考文献格式:

将文章中所出现的重要著作、文章列为参考文献;外文文献以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为序;中文文献以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为序。

示例16:

Isin,Engin F. & Bryan Turner(eds.) ,Handbook of citizenship Studie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002.

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Max. Weber.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Hong Tianfu. Nanjing; Jiangsu People’s Press, 1993.]

 

所有中文参考文献需要翻译成英文。

 

敬请注意:

投稿文章需要符合本刊注释体例与格式要求;投稿文章需要原创,且未正式发表。